叠铸法多用于铸造钱币等小型器物,出现于春秋时期,汉代时逐渐流行。
当培训班的成员将青铜器的几种铸造法讲述完时,计时器传来响声,提示着时间结束。
青年松了口气,抹了把额头冒出来的虚汗,心满意足的坐了回去。
唐顺赞赏地点点头,对他的表现,也很满意。
这些培训班的成员,都是有真才实学的。
每个成员,都有着各自擅长,且专研的项目。
很凑巧,这人恰好研究的便是青铜器。
从其阐述的观点,和叙述的口吻表现,足以表明,对方的功底,很扎实。
中国方面阐述结束,唐顺抬手示意,日国开始。
计时器重新计时,日国一位又一位青年站了起来,开始讲述。
对方阐述的观点,是青铜器的主要用途。
据文献记载,在古人心目中,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或用途。
一是‘纳、入’,即盛装物件,东西。
二是‘设’,即陈设布列。
《礼记·礼器》中有记载,说得很明确:“三牲鱼腊,四海九州之美味,笾(bian)豆之荐,四时之和气也,内金,示和也。束帛加璧,尊德也;龟为前列,先知也;金次之,见情也。”
东汉末年儒学大家郑玄也有注释:“金照物,金有两义,先入后设。”
这句注释表明,青铜器的第一用途,应该是纳。
即是指青铜器最开始发明出来的首先用途,应该是用来盛装物件东西的。